特区经济
    主页 > 期刊导读 >

武当山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路径探索

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是以旅游为主,兼顾旅游农业开发的一个新型特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困扰着特区的经济发展,由于旅游景点只占区域小部分,从事旅游服务的人员占农村人口的一少部分,造成了一大部分富裕劳动力。富裕劳动力的产生是一个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过程,解决好这部分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是促进旅游经济统筹发展,建设小康生活的具体要求,更有利于特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特区社会稳定。为了解决农村富裕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十堰武当山特区金顶拖拉机驾驶培训中心自2010年开始在全区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阳光培训是一项体现党和政府惠民、惠农的暖心工程,它为提高农民的就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对构建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武当山特区阳光工程培训现状 十堰武当山特区金顶拖拉机驾驶培训中心,自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以来,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2 432人(其中农机使用、农机维修450人)。通过实施阳光培训,促进了农村富裕劳动力的就业,增加了农村劳动者的收入,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根据特区农业局、特区财政局联合下发的《武当山特区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阳光工程培训主要聘请熟悉“三农”、具备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农业技术能力强、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农艺师、农艺师、农机工程师进行授课,认真组织农民进行培训。培训教材按照省里的安排和武当山的实际进行购置和编制,并按培训实施方案制定教学计划,编制授课教案,制作教学课件,在讲课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教学更生动、直观、易懂,力求做到教的清、讲的透、学的会,保证培训质量。培训对象为年龄在18~59周岁的农业从业人员,主要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村组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计划生育家庭、独女户、享受农机购置补贴的农民、在农业领域有创业基础的青年农民、返乡农民工和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劳动者(含在本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外地人员)优先纳入培训对象。 2 阳光工程培训存在的问题 在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是时间紧,任务重。每年下达培训任务较迟,遇上秋忙时,农民要一边参加培训一边操心地里的农活,学员全日制参加学习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次是受经费限制,学员的实践、观摩教学不能很好地开展。比如茶叶生产加工一般都是在春夏季,我们的培训在秋冬季,错过了生产加工季节时的实践;农机使用、修理培训等这些实用技术都是知识量大,技术含量高,不仅需要理论教学,还需要实践操作教学,经费限制较大;其三现阶段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基本都属于中老年人和少量青壮年,年龄大的思想保守,文化水平较低,接受能力差。还有少部分人,想搞特色产业,资金是个拦路虎,种种原因造成培训效果不明显;其四农民再教育机制存在着一定缺陷,在与办事处(乡、镇)、村、组协调联系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并且受农民欢迎的培训科目较少,如旅游导游,大棚栽培技术,水产畜牧养殖技术,农机操作手、建筑一线工人的技术操作等。 3 破解难题路径探索 武当山特区金顶拖拉机驾驶培训中心阳光工程结合本地的实际,针对不同的农民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灵活运用省阳光工程培训规则,使本地农民切实受益于阳光工程。 3.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培训工作的责任 4年来,培训工作一直是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实施、规范运行,中心及时召开了培训工作会议。一是成立了以农业局局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同时细化了整个培训进程,确保每个阶段工作的完成;二是根据各培训班所培训的内容,提前拟定办班的地点和实践场所以及授课教师及班级负责人员;三是及时订购和印制阳光培训所需教材,认真组织授课老师根据本地实际编写课件;四是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了各科培训计划和课程安排,切实保障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3.2积极开展宣传工作,认真筛选培训对象 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和拟定的培训计划,一是大张旗鼓地在当地电视台做宣传,在各行政村张贴招生广告;二是提前联系办班地点,取得村委会相关领导的支持,进村入户,对党的惠民政策与“阳光工程”培训的目的、招收对象、培训内容等进行宣传,使报名参加培训的学员心中有数,并耐心细致地向其解释,说明“阳光工程”培训的相关政策要求,获取学员的照片、身份证、联系电话等信息。 3.3注重培训措施,确保培训质量 为确保“阳光工程”的培训质量,面临农村空心化、农户兼业化、农民老龄化的现状,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确保“三堂课”制度的实施,坚持开班第一堂课由财政局、农业局、培训中心的主管单位领导授课,宣传国家关于“三农”的相关法规政策、“阳光工程”培训的意义、目的及相关规定,讲解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和重要性;二是按培训教学计划,确保学时达到要求,必须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期理论课必须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达到图文并茂,让每个学员都能听的清、看的懂,实践活动课必须搬到田间地头,在教师的带领下,实实在在地学到技术;三是按照《实施方案》要求,要及时上报各类培训信息和简报,建立健全培训台账,确保培训进展情况及学员信息上报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四是每期必须征求学员对办班的建议和对授课老师的意见,努力改正和弥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五是做到准备工作充分,组织办班有序,每班培训有小结,每期培训有总结,认真地总结经验与不足,提出以后的改进措施及办法。 3.4坚持回访制度,关心学员的动向 经过全体工作人员和培训教师及参训学员的努力,参加培训的学员熟知了国家的惠农政策,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观念得到了转变。在回访中,学员们普遍认为“阳光工程”培训为他们带来了技术,带来了实惠,充分体现了国家的惠农政策。针对学员们提出的好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地进行了梳理,为今后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了保障。 通过4年来的规范实施、有效管理和创新机制,切实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了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提供了人才保障和人力资源支撑。 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是以旅游为主,兼顾旅游农业开发的一个新型特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困扰着特区的经济发展,由于旅游景点只占区域小部分,从事旅游服务的人员占农村人口的一少部分,造成了一大部分富裕劳动力。富裕劳动力的产生是一个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过程,解决好这部分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是促进旅游经济统筹发展,建设小康生活的具体要求,更有利于特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特区社会稳定。为了解决农村富裕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十堰武当山特区金顶拖拉机驾驶培训中心自2010年开始在全区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阳光培训是一项体现党和政府惠民、惠农的暖心工程,它为提高农民的就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对构建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武当山特区阳光工程培训现状 十堰武当山特区金顶拖拉机驾驶培训中心,自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以来,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2 432人(其中农机使用、农机维修450人)。通过实施阳光培训,促进了农村富裕劳动力的就业,增加了农村劳动者的收入,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根据特区农业局、特区财政局联合下发的《武当山特区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阳光工程培训主要聘请熟悉“三农”、具备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农业技术能力强、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农艺师、农艺师、农机工程师进行授课,认真组织农民进行培训。培训教材按照省里的安排和武当山的实际进行购置和编制,并按培训实施方案制定教学计划,编制授课教案,制作教学课件,在讲课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教学更生动、直观、易懂,力求做到教的清、讲的透、学的会,保证培训质量。培训对象为年龄在18~59周岁的农业从业人员,主要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村组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计划生育家庭、独女户、享受农机购置补贴的农民、在农业领域有创业基础的青年农民、返乡农民工和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劳动者(含在本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外地人员)优先纳入培训对象。 2 阳光工程培训存在的问题 在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是时间紧,任务重。每年下达培训任务较迟,遇上秋忙时,农民要一边参加培训一边操心地里的农活,学员全日制参加学习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次是受经费限制,学员的实践、观摩教学不能很好地开展。比如茶叶生产加工一般都是在春夏季,我们的培训在秋冬季,错过了生产加工季节时的实践;农机使用、修理培训等这些实用技术都是知识量大,技术含量高,不仅需要理论教学,还需要实践操作教学,经费限制较大;其三现阶段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基本都属于中老年人和少量青壮年,年龄大的思想保守,文化水平较低,接受能力差。还有少部分人,想搞特色产业,资金是个拦路虎,种种原因造成培训效果不明显;其四农民再教育机制存在着一定缺陷,在与办事处(乡、镇)、村、组协调联系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并且受农民欢迎的培训科目较少,如旅游导游,大棚栽培技术,水产畜牧养殖技术,农机操作手、建筑一线工人的技术操作等。 3 破解难题路径探索 武当山特区金顶拖拉机驾驶培训中心阳光工程结合本地的实际,针对不同的农民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灵活运用省阳光工程培训规则,使本地农民切实受益于阳光工程。 3.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培训工作的责任 4年来,培训工作一直是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实施、规范运行,中心及时召开了培训工作会议。一是成立了以农业局局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同时细化了整个培训进程,确保每个阶段工作的完成;二是根据各培训班所培训的内容,提前拟定办班的地点和实践场所以及授课教师及班级负责人员;三是及时订购和印制阳光培训所需教材,认真组织授课老师根据本地实际编写课件;四是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了各科培训计划和课程安排,切实保障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3.2积极开展宣传工作,认真筛选培训对象 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和拟定的培训计划,一是大张旗鼓地在当地电视台做宣传,在各行政村张贴招生广告;二是提前联系办班地点,取得村委会相关领导的支持,进村入户,对党的惠民政策与“阳光工程”培训的目的、招收对象、培训内容等进行宣传,使报名参加培训的学员心中有数,并耐心细致地向其解释,说明“阳光工程”培训的相关政策要求,获取学员的照片、身份证、联系电话等信息。 3.3注重培训措施,确保培训质量 为确保“阳光工程”的培训质量,面临农村空心化、农户兼业化、农民老龄化的现状,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确保“三堂课”制度的实施,坚持开班第一堂课由财政局、农业局、培训中心的主管单位领导授课,宣传国家关于“三农”的相关法规政策、“阳光工程”培训的意义、目的及相关规定,讲解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和重要性;二是按培训教学计划,确保学时达到要求,必须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期理论课必须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达到图文并茂,让每个学员都能听的清、看的懂,实践活动课必须搬到田间地头,在教师的带领下,实实在在地学到技术;三是按照《实施方案》要求,要及时上报各类培训信息和简报,建立健全培训台账,确保培训进展情况及学员信息上报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四是每期必须征求学员对办班的建议和对授课老师的意见,努力改正和弥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五是做到准备工作充分,组织办班有序,每班培训有小结,每期培训有总结,认真地总结经验与不足,提出以后的改进措施及办法。 3.4坚持回访制度,关心学员的动向 经过全体工作人员和培训教师及参训学员的努力,参加培训的学员熟知了国家的惠农政策,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观念得到了转变。在回访中,学员们普遍认为“阳光工程”培训为他们带来了技术,带来了实惠,充分体现了国家的惠农政策。针对学员们提出的好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地进行了梳理,为今后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了保障。 通过4年来的规范实施、有效管理和创新机制,切实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了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提供了人才保障和人力资源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