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经济
    主页 > 期刊导读 >

重大时政新闻报道与国家认同建构澳门日报年全

重大时政新闻报道与国家认同建构的关系

国家认同是在有他国存在的情况下,国民对自己国家独特性的想象、认识和期待。就个体层面而言,国家认同是指国民个体在心理上认为自己归属于该政治共同体,意识到自己具有该国成员的身份资格。国家认同建构不仅是国家建设的核心内容、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也是一个国家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

两会内容关涉国计民生,是我国每年的重大时政新闻。媒体在报道时要结合区域特点、文化背景等来解读会议内容对民众生活的切实影响,做反映民声的有效媒体,实现民众对两会的经验分享和意义共享,满足民众对国家政事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进而提升民众的国家认同感。

澳门作为中西文化交流在我国最早的中心,其文化地理价值巨大而独特,影响深广而且久远。同为“一国两制”的特别行政区,澳门居民对国家认同感高于香港,这使研究澳门媒体与国家认同建构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

《澳门日报》两会报道特点

《澳门日报》是澳门销量最多的中文日报,该报以“立足澳门,服务市民,实事求是地报道祖国各方面的成就和变化,准确反映民意”为方针,今年3月该报对两会进行了持续而深入的报道。

(一)版面空间:建构重大时政事件的“在场感”和“意义共享”

澳门特区的两会代表只有十几人,绝大部分澳门民众只能通过新闻媒体了解国家政事。《澳门日报》作为当地最有影响力的纸媒,通过两会报道能够促进市民对政府运作、社会事务、公众利益的关心,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内地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的政权体系。

1.以时间为轴,“高浓度”追踪会议进程。从3月4日到16日,该报每天在B1至B4版设置“两会传真”专版,同时在A叠“要闻”版突出报道会议中的重点信息,16天里共发布360多条报道。该报在会议期间每天报道数量平均不低于20篇,而到北京参与报道两会的记者只有3名,能有如此持续的发稿量实属不易。报纸还设计了“两会聚焦”、“两会人物”、“场内场外”、“采访余墨”、“代表手记”等专栏,用该报的有限容量建构出了两会的全景。

2.以澳门、国家为两个重点,突出澳门与祖国的一体关系。在版面内容的布局上,该报两会报道体现了特区与国家共生共荣,以及国家为中心、公民为主体的国家话语。“两会传真”专版以澳门代表团主要活动(B1、B2两版)、全国两会要闻(B3、B4两版)为主要内容,既突出报道澳门代表团的新闻重点,以实现对于澳门民众的接近性价值,同时也不遗漏全国两会上其他的关键内容,以如实反映国家会议中关涉民众与社会的重大信息。

笔者对该报使用的427张新闻图片做了统计,以图片中的内容构成要素为标准,划分出人民大会堂会议现场、澳门特区两会代表、重要领导人、其他所有与两会相关信息四个主要类型。四者之间的比例关系为10%、32%、3%和55%。人民大会堂是我国最典型的政治符号之一,它关联着国家仪式、国家事件、国家荣誉、国家尊严等。该报以澳门代表为要素的图片也大量运用了人民大会堂作为背景,同时呈现出国徽、国旗等标志,这些无不体现了版面上强势的国家话语,将读者的视觉注意力引向国家认同的方向。此外,该报两会专版的栏头设计大量使用了天安门、华表、五星红旗等具有国家政治意义的符号元素。

(二)内容文本:实现政治认同的新闻话语

回归前,特区民众的政治身份是模糊的;回归后,特区民众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享有国家法律规定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澳门日报》两会报道通过信息的选择、角度的选取,运用特有的叙述模式和修辞方式,利用新闻话语表达对国家的政治认同。

1.聚焦澳门代表团,展现公民参政议政权。展现两会热点与地区发展焦点的融合与碰撞,是区域性媒体做好两会报道的关键。澳门特区经济发展与内地资源有着必不可少的联系,资源的有效均衡和协调是未来特区发展的关键点。笔者对该报两会新闻消息标题进行了词频分析,统计出在标题中最多的词语有“发展、国家、港澳、内地、合作”等,这些词的频繁出现,强调了澳门发展与国家的同一性,澳门发展必须在与内地及港台的密切合作中实现。同时“青年、教育”两词的高频出现体现了香港“占中”事件后,澳门代表对于加强国情教育、提高青年群体国家认同感的提议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