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经济
    主页 > 期刊导读 >

创建人才特区构筑创新人才高地

改革开放前沿GaiGeKaiFangQianYan创建“人才特区”构筑创新人才高地赵永贤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如何为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是我省人才工作的当务之急。因此,我省从去年初起开展“人才特区”试点工作,探索不同条件下人才工作的最佳模式、政策体系、环境建设和运行机制。在实践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建立一、“人才特区”是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实现“两个率先”的必然选择“人才特区”是指人才工作的特殊区域,即在特定的区域内,人才工作的政策保障、制建设、制运体机行、资金投入、环境营造和工作内容、工作模式等都比区域外更具优先性和特殊性。建立,“人才特区”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国际、国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资源开发的相互作用也越来越强。创建,“人才特区”就是希望通过创新人才工作机制,集聚优秀人才,发挥人才的创造性,来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建立,“人才特区”更是江苏发展的现实需要。我省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人才资源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起着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更加重要。近几年来,我省的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和国际化人才稀缺,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主导性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尚未完全消除,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有待完善,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还有待加强。因此,开展“人才特区”工作既是形势所迫,又是发展江苏经济,提升人才国际化水平,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实现“两个率先”的必然选择。二、先抓试点,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人才特区”建设创建“人才特区”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既需要改革探索的进取精神,又需要谨慎稳妥的求实态度。因此,根据我省的实际,我们选择在少数区域进行“人才特区”试点工作,在试点中探索建立全新的人才工作格局和工作机制。试点工作以苏南、苏中、苏北各确定一两个行政区域为主,以行业试点为辅,形成区域与行业相结合、共同推进的格局。试点工作对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和项目经费扶持,加大对现行政策的改革力度;对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则给予更加宽松的改革权和试验权,鼓励不断创新。苏南地区的试点单位为常州市新北区和苏州昆山市,其战略目标定位是赶超北京、上海、广东等人才工作领市,先的省、并且与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相结合,参与国际和区域间的人才竞争;苏中地区的试点单位为南通市,其主要任务是结合沿江开发战略、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战略以及建成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总体目标,从战略高度全面规划和部署人才工作,不断提升群众266!2006GaiGeKaiFangQianYan改革开放前沿人才资源的总体竞争力;苏北地区的试点单位为徐州市区及新沂市、盐城大丰市,其战略目标定位是结合加快振兴苏北战略,围绕基础教育的教师队伍、工业发展的技能人才队伍、现代农业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以及当地发展急需的党政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人才资源开发新思路。行业单位是南京大学,其战略目标定位是创建研“综合性、究型、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立足江苏、服务江苏,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国际化人才,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三、突出创新,大胆尝试,在实践中加快“人才特区”建设步伐“人才特区”工作是一个创新,在试点工作中更需要大胆尝试,开拓进取。结合我省的实际,并通过试点实践,我们感到创建“人才特区”应紧紧围绕八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一是创新用人机制,科学合理地配置人才资源;二是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积极探索和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三是加大对人才引进和培养的经费投入,不断壮大人才队伍,调整人才布局;四是加快人才载体建设,结合“六大人才高峰”建设,提高以项目聚集人才的能力;五是探索构建统一高效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和国际化的人才服务体系,真正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六是结合各地实际,积极探索公务员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七是加强环境建设,营造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社会氛围;八是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和管理体制,在组织上保证“人才特区”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此外,还应积极构建“人才特区”服务体系,运用新思路、新举措,实现“人才特区”的新突破。比如,建立社会化的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系统,推广以引进人才为主导的工作居住制度;协调有关部门,通过降低注册资本金、制定优惠工商税收政策来吸引人才进行投资创业;坚持公正平等的原则,尝试建立新的人才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借鉴企业年薪制,建立政府、用人单位、商业保险、个人共同参与、共同承担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渠道的社会保障年薪体系,对一些优秀人才给予特殊保障;借助苏南的区位优势,谋划建立海外人才的集散地;根据县乡以下公务员工作的性质和特点,积极探索适合岗位特点的公务员招收方法,优化公务员队伍的结构;探索构建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等等。四、因地制宜,分步实施,让“人才特区”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根据我省人才分布不均、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特点,人才特区”的建设应从我省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及时总结和运用试点成果。在“人才特区”试点工作中,各地逐步探索出一些成果。如:昆山市整合了三大人才市场,构建了将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毕业生就业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大市场。该市把原来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下属的相关机构剥离出来,与政府投资公司联合组成一个正科级单位,用公司化的方式全盘运作人力资源的建设。目前投资1.5亿元的市场实体已经开始建设,预计年底前这个全国首创的人力资源“大市场”将正常运作。南通市积极建立海门特色农业人才开发基地、如东洋口港人才资源开发小高地,同时还研究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投身民营经济组织创业的政策措施,采取提前退休、离岗创业、辞职补偿等办法,疏通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创办、领办民营企业的渠道。常州新北区的江苏大学生实习基地已经投入使用,200名学生已经开始在这里实习,该基地将建成校企互动平台。该区还试行区级公务员聘任制,在国家机关人员中实施以岗位聘任为核心的新型管理制度,实行合同化管理。目前,区建设局等5个政府部门的82人已签订为期1年到3年的聘用合同。徐州市积极推行人才柔性流动,试行了“特聘工作证”制度,提高现有人才的使用效率。新沂市建立了省级化工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延长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退休年限,进一步发挥这些人才的作用。该市还开设了农村人员和非公有经济组织专业技术人才的新型职称系列,鼓励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大丰市围绕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构筑人才小高地,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岗创业,调动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创新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方式,扩大县级职称评审权限,为引进、培养、使用人才创造有利条件;设立人才开发资金,推动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的整体性开发。当前,各地应进行“人才特区”的深入试点,并逐步推广成功的经验,努力打造人才流量大、配置好、机制活、效率高、具有品牌特色的一流人才集散,“港”为实现“两个率先”提供人才支撑。□(作者系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事厅厅长)责任编辑:尤展群众276!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