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特区40年丨谭刚:广东的经济特区应抢抓大湾
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
访深圳市委党校(社会主义学院)副校长(院长)谭刚(上)
\r\t\t\t\t\t\t\t\t\t\r\t\t\t\t\t\t\t\t■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范思立
40年沧海桑田,40年日月换新。
在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成立40年之际,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重点就广东省的三个经济特区如何在大湾区国家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及这三个经济特区如何引领广东省的高质量发展等问题对深圳市委党校(社会主义学院)副校长(院长)、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研究中心副主任谭刚进行了专访。
改革创新是经济特区的魂
∨
中国经济时报:经济特区之于中国和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和独特作用可谓不一而足,但如何高度概括经济特区最显著的特征呢?
谭刚:改革创新是经济特区的根,是经济特区的魂。
从经济特区40年发展历程来看,无一不充盈着改革创新的精彩举措,无处不彰显出改革创新的闪亮篇章。正是得益于改革创新这个根、这个魂的强大推动,经济特区一直走在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前沿,发挥了独特作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中谱写出壮丽篇章。
在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经济特区勇于改革,大胆探索,很好地发挥了经济特区在体制改革中的“试验田”作用。目前经济特区正在迈向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奋力前行。
在对外开放方面,经济特区通过率先向港澳台地区进而向外国投资者开放,积极引进境外先进生产技术和产业链供应链,推动“引进来”与“走出去”协同发展,促进从外向型经济提升为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从而承担起并发挥好经济特区在国家对外开放中的重要“窗口”作用。
在创新发展方面,经济特区从最初的“三来一补”加工贸易起步,随后积极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发展体现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协同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五位一体”新发展格局。此外,深圳市正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广东的三个经济特区应抢抓大湾区国家战略机遇
∨
中国经济时报:进入新时代,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广东的三个经济特区如何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机遇?
谭刚:广东三个经济特区中既有位于大湾区内的深圳、珠海,也有不在大湾区范围内的汕头,但三个经济特区都同样面临抢抓大湾区国家战略机遇、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为大湾区发展贡献经济特区作用的重任。
对处于大湾区内的深圳、珠海两大经济特区而言应特别关注如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