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惑!厦门经济特区乘风破浪,遇见更好未
D:\\水星-恒泽\\水星\\文章列表\\人文\\四十不惑!厦门经济特区乘风破浪,遇见更好未来\\.GIF
前不久,由国贸地产发起的“国贸拍了拍2020”心愿征集活动人物专访引发全城关注。用文字书写厦门情怀,用影像记录城市变迁。今天,国贸地产再续精彩,力邀两位重量级的嘉宾——本土摄影名家杨景初和知名作家何况,一起解读特区发展的沧桑巨变,探索这座城市的灵魂和气质的所在,一起期待和见证伟大厦门的美好未来。
每一座建筑,都是一段历史
光影中岛外新城的飞跃与变迁
厦门市文联副主席、厦门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厦门摄影博物馆馆长。1992年起致力于摄影创作,曾获中国摄影家协会颁发的全国摄影大展优秀组织先进个人、福建省摄影家协会成立50周年优秀摄影工作者、美国德州华人摄影协会名誉主席等荣誉称号。摄影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重要赛事奖项、厦门市文学艺术奖一等奖等。代表作中国风系列摄影作品被加拿大温哥华、澳大利亚阳光海岸、新西兰惠灵顿等厦门国际友城文化机构展出并收藏。
1995年从集美大学美术系毕业后,杨景初被分配到机关工作,但1998年毅然决定“下海”创业。从承接《陈嘉庚建筑图谱》拍摄任务,到成为最熟悉嘉庚建筑的摄影家,杨景初感触颇深,“一幅幅照片,就像一篇篇论文一样,讲述着每一座建筑的前世今生,坚定了我记录城市发展变迁的决心。”
“如果通过照片,按五年一个周期来对比厦门城市面貌的变化,你将更加深刻地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沧海桑田;而摄影家的重要责任和使命之一,就用影像记录下城市发展的历史。”
这些年,杨景初手握相机,几乎踏遍了厦门城市建设的每一片热土。除了鼓浪屿、双子塔、白鹭洲、会展片区CBD、五缘湾等城市地标,曾经的厦门第一高楼——国贸大厦也让他印象深刻。“它设计新颖,外立面也非常亮眼;更重要是,还直接带动了莲坂片区的改造和发展”。
不过,随着2010年集美新城拉开建设序幕,杨景初对城市建设的关注开始从岛内转移到岛外各大新城。风景优美的集美湖、园博苑,风格鲜明的集美新城公建群,游人如织的环东海域滨海浪漫线,翔安热火朝天的新机场、新体育会展中心等重点配套建设工地……如今,他对各个岛外新城的建设成就几乎了如指掌,手头更是积累了大量的宝贵影像资料。“岛外的发展越来越好,让人兴奋,每个精彩瞬间都值得被铭记。”
厦门,一座适合写诗的城市
慢生活的气质始终未变
1979年11月,17岁的何况从江西婺源到厦门参军。由于从小酷爱读书,凭借着不错的文字功底,他很快在部队崭露头角,并承担起不少宣传工作,随后更是参加了对“鼓浪屿好八连”的一系列报道,写作之路也就此拉开序幕。
作为一名真正全程见证特区发展的作家,何况感慨万千:“我的写作与城市文化无疑是融为一体的,个人的心智成长和精神提升也与厦门直接相关。”
“文学,是一座城市的名片;而城市的性格,可以决定一群作家的特质。”在何况看来,厦门,是一座充满诗意和温馨的城市,既有鼓浪屿那么美的地方,又能一年四季花开不败,特别适合诗人和散文家的生长,所以舒婷的出现并不让人意外。“有趣的是,不像北方作家的文章大开大合,厦门本土作家的作品里,总有一种‘黏黏糊糊’的潮湿感”。
让何况欣慰的是,“最近这几年,明显感觉身边吸烟的人少了,读书的却多起来了。”今年,他的新书《在书香中呼吸》正式出版,受欢迎程度竟超乎想象。对于读书氛围的日益浓厚,何况解释为“喜欢阅读的人对待书,就像女孩子买鞋子,遇到好看的就想买下来。”
何况表示,特区40年,城市经济飞速发展,慢生活的文化和生活氛围始终未变,但厦门人丝毫不乏拼劲。“敢于走出岛外,跨岛发展,就是最好的证明。”而在岛外几大的新城中,集美新城给他的印象无疑最特别。“除了拔地而起的高楼和畅通无阻的地铁,集美学村赋予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蕴,也让新城显得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