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柬合作西港特区交出亮眼成绩单
由中柬两国企业合作建设的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简称“西港特区”)已走过10多个年头,是目前柬埔寨建设规模最大、就业人口最多的经济特区,创造就业岗位近3万个,带动了西哈努克省经济快速发展。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考验,西港特区不仅确保了区内人员零感染,全区企业全年进出口总额还实现逆势增长,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防疫生产两手抓
贸易总额大幅增
清晨,风和日丽,柬埔寨女工哼着歌,手挽着手,三五成群地走入工厂。“疫情期间,很多人失业,而我因为在园区工作,很幸运地保住了饭碗。现在厂里效益恢复,有些人还涨了工资。”在园区从事人力资源和翻译工作的阿青腼腆地笑着。自2015年进入西港特区工作以来,阿青看到宽敞的洪森大道旁一排排厂房拔地而起,自己也从一线工人成长为行政管理人员。
阿青所在的苏州云鹰纺织品(柬埔寨)有限公司里,近百名柬埔寨工人在缝制与检验车间紧张忙碌着。车间主任马拉是柬埔寨人。他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后,公司订单量有所下降,效益受损,但依然给工人发放底薪,保障他们的正常生活。从去年5月开始,公司的订单量陆续回升,生产逐步恢复到疫情前水平。马拉的妻子和妹妹也在这里工作。“这几年,我们家生活越来越好,买了摩托车,还打算买房呢。”
西港特区位于柬埔寨西南部西哈努克省,是由中柬共同开发建设的中国首批6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之一。截至目前,西港特区已有来自中国、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及地区的166家企业入驻,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近3万个。
2020年,面对疫情严峻挑战,西港特区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柬埔寨海关数据显示,去年西港特区进出口货柜总量标箱,比上一年增长27.42%;完成进出口总额15.65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26.52%。“这为稳定当地员工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柬埔寨民间社会组织联盟论坛项目计划部主任谢莫尼勒说。
在西港特区公司总经理曹建江看来,西港特区去年进出口总额实现逆势大幅增长,“疫情防控得当是基本前提”。抓防疫、保生产、稳就业,层层推进。西港特区公司成立了防控应急组,联合区内企业等采取严密的防控措施,同时发挥西港特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用,联动西哈努克省政府、医院形成防控合力。此外,西港特区公司在区内所有公共场所坚持定期消毒,坚持每日对进出人员测量体温,将防疫措施落实到位。
提供一站式窗口服务
助力新企业顺利投产
去年2月,主要生产运动袜的中资企业华尔公司在西港特区正式开工投产。开工首月,公司产能达到40万双。今年3月,公司扩大生产规模,以期月产能达130万双。华尔公司现场负责人洪碧芳表示,西港特区优惠的税收政策、完善的配套设施以及简洁高效的入驻手续,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作为新入驻企业,我们能尽快投产并在短时间内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要感谢西港特区公司做了大量协调工作。”
母公司位于老挝的AIDC贸易有限公司(简称“AIDC”)主营坚果生产业务。去年2月入驻西港特区后,由于疫情,公司的生产、销售等环节都遇到困难。“幸好西港特区发挥‘一站式'行政服务窗口作用。”AIDC运输和贸易负责人特·林衡回忆说,“一站式”行政服务窗口为新入园企业提供了极大方便,“我们足不出户便能找到柬埔寨各政府部门代表,办妥一系列行政手续。在西港特区公司帮助下,去年9月我们顺利投产。”
受疫情影响,园区内部分企业面临原辅材料供应链断裂问题。西港特区公司积极协调区内企业互帮互助,调剂余缺,同时积极向柬中两国有关政府部门反映,请求协调商检、海关、物流等主管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在各方共同努力下,12家新入驻企业得以顺利投产。
“西港特区一手抓防疫,一手保生产,顶住了疫情压力。去年新入驻的企业大多已实现或接近投产,为西港特区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谢莫尼勒说。
推进2.0升级版建设
优化生产经营环境
据介绍,在抓防疫、保生产的同时,西港特区正在稳步推进特区2.0升级版建设。
如今,区内装机容量50兆瓦的高压变电站正常运作,极大提升了区内供电能力和供电稳定性;热电厂主体建设已完工,水厂二期正在加快建设,一期6栋职工宿舍楼已建成启用;西港特区公司还大力推动产业招商,优化区内产业链配套能力,努力提升“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去年11月,主要生产金属制品的TGH公司新租赁了近4万平方米土地,规划建设两栋厂房和一栋办公楼,预计今年4月即可建成投产,届时创造的就业岗位将增加到60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