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经济
    主页 > 综合新闻 >

华高莱斯大德创新特区——从科技园区到创新集

关键词:科技园区,科技谷,创新集群,原始创新,应用转化,技术创业

作者:岳圆

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6.4万位芯片、64兆位芯片、断层摄像机、肾脏碎石机、黑猩猩基因组图、超薄膜分析技术、韩国第一颗科学卫星“阿里耶1 号”、核电站技术等……这些引领韩国走在世界科技前沿的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都来自韩国著名的创新区——大德创新特区(Daedeok Innopolis)。

韩国国内超过10%的理工科博士级研究人员,23%的科研设施都聚集在此。韩国每年35%的国家研发预算被投入到大德。大德已经形成信息技术(IT)、生物技术(BT)、纳米技术(NT)和辐射技术(RT)等产业集群带,代表了韩国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

大德,是韩国科技发展的引擎,被称为“新技术的孵化器”和“韩国科技的摇篮”。

大德创新特区自身拥有良好的基础条件,为成为韩国乃至全球一流的创新集群奠定了良好基础。

? 大德处于南北大型交通干线交叉点,与首都首尔相距不远,同时与光州、大邱及釜山等大城市交通联系便捷,便于进行人与物的交流;

? 大德附近的京釜交通轴线上,布置着大量的工业基地,便于进行技术传播;

? 大德地区拥有大量可利用土地,未来发展空间充足。

大德创新特区始建于1973年,位于韩国硅谷——大田广域市东部,距首尔167km,共覆盖儒城区及大德区32个行政单位,占地面积70.4平方公里,是韩国最早也是最大的科技园区。

大德创新特区区位,图片来源:GOOGLE MAPS

在40多年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大德发展模式与时俱进,逐渐成为韩国21世纪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从最初的科学城到现在的全球创新集群,大德创新特区通过“原始创新聚集-创新成果转化-商业价值挖掘”三步,逐渐成为韩国科创引擎,全球创新聚集地。

1.大德科学城时代(1973-1989):强势政府牵引,聚集原始创新

大德科学城筹建于1973年朴正熙总统任期内,是韩国政府从“贸易立国”转向“科技立国”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20世纪60年代,在引进外国资本和先进技术的过程中,韩国经济取得快速发展。但进入70年代,发达国家实行严格的技术保护,韩国经济发展受限。在这种情况下,韩国政府希望促进国内科技发展和平衡的区域发展,以提高国际竞争力。

大德科学城(Daedeok Science Town)是大德创新特区最开始建设的部分,也是创新特区的基础及核心组成部分,占地27.8㎞2。

大德科学城区位,图片来源: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其建设主要目标包括:建设科技主导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企业之间的互动联系;建设一个无污染的科学型花园城市。基于发展目标及定位,大德科学城内用地以科研教育用地为主,其中教育及科研用地13.2㎞2(48%),绿地面积11.9㎞2(43%),居住用地2.2㎞2(8%),商业用地0.3㎞2(1%)。

最初大德科学城的建立,是典型政府主导的开发模式。从制定园区发展规划及组织管理,研究机构的引入,至政策环境建设等方面,韩国中央政府占据主导地位。园区以科技研发为主,外部牵引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1)中央政府主导规划建设

20世纪70年代初,为进一步推动韩国科技发展,为韩国重化产业发展(20世纪70年代,韩国提出产业结构向重化工业转变和不断深化的战略,即着重发展资金和知识含量都较高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如电力、石化、冶炼、重型机械、汽车、造船等……)及经济振兴提供研发功能支持,韩国科学技术部开始规划建设大德科学城。

大德科学城空间布局、主要功能,图片来源: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初期,大德科学城是中央政府的一项国家战略,服务于国家利益。其主体功能定位于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发展,基本目标是形成研究人才集群,成为国际一流的科学城,并构建韩国合作科技研发体系。在大德科学城之后的发展中,韩国政府针对经济社会环境变化,对其发展目标不断做出调整。

2)中央政府主导投资运营

建设大德科学城花费了1万亿韩元(约57亿人民币),全部由韩国科学技术部和建设部投资。在接下来的30年中,政府和个人捐款了3.6亿韩元(约210万人民币),不断对大德科学城进行升级改造,使它更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