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基因 老区特区齐飞
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权诞生,第一批经济特区蓬勃发展。从革命时代到改革开放时期,粤港革命老区汕尾与相距100多公里的经济特区汕尾携手并进,延续红色基因,发扬中华民族精神。特区,在党的百年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特殊印记。 .
如今,老区、特区正在创新体制机制,点燃“飞地”的火花,唱响区域协奏曲,创造更大的奇迹。
苏维埃政权的摇篮,爆发出“红色力量”
初夏,凉风习习,花香四溢。
广东汕尾市海丰县龙津河边,有一幢二层西式小楼,外墙素白,游人如织。这是革命烈士彭派的故居。
彭派,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国农民革命运动领袖,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创始人。彭白1896年生于广东省海丰县,早年赴日本求学。 1921年回国,在海丰成立社会主义研究会和工人同情会,传播马克思主义。
农村死亡和农民贫困的现实,让彭白深刻体会到了旧社会的腐朽与苦难。他所著的《海丰农民运动》一书成为从事农民运动的人的必读之书,被誉为“农民运动之王”。
“爷爷曾经说过,‘什么是革命?革命必须为多数人的利益而战。如果我们要革命,就必须倡导多数人的利益。”那时,中国的大多数人都是农民。我们党必须这样做。他们为权益而战。”彭派烈士的孙女彭以娜说。
1927年11月,彭白领导建立海陆丰苏维埃政权,海陆丰也成为全国农民运动发展的源头。
现在,彭派领导海陆峰苏维埃政权活动的中心——“赛峰红场红场纪念馆”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彭派故居也成为了很多游客的家。签到点”每年都吸引着数以千计的海内外华人前来参观和瞻仰。
红色资源有力推动乡村振兴。海丰县建设的“湾区红色文化体验景观示范带”串联当地红宫红场、彭派故居、海丰总农会等“红色资源”,覆盖46个自然村。
数据显示,仅今年5月1日假期,汕尾就接待红色游客超过30万人次。
经济特区试管,传承“红色基因”
宝安,离海丰不远,改革开放的“开枪”在这里炸开,“红血”在这里传承。
改革开放前,这里的经济发展滞后。
“十屋九气逃港,只剩老少在家。”深圳市龙岗区南岭村老支部书记张伟吉悲痛地回忆道。
1978年,宝安县农民年收入134元,而香港和河对岸的新界农民年收入是港币。
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困。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实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早年参加革命工作的袁庚,1978年出任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园区——蛇口工业区落户宝安南1979年靠近香港。海首半岛诞生。
“刚到蛇口的时候,我真的很穷很白。晚上睡觉一定要挂蚊帐,不是蚊子,是蛇和老鼠。” 1980年代清华大学毕业后来到蛇口的顾立基说。
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改革先行者袁庚等人“在山上开路,在水中架桥”,勇担重任,炸开了锅。改革开放的“山炮”。 ”。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震撼人心的口号响彻中华大地。
深圳经济特区开启首审窗口。
1987年,《深圳市人民政府鼓励科技人员开办民营科技企业暂行条例》发布。这部著名的“18号文”成为激活中国科技创新活力的“导火索”。
时至今日,深圳经济特区已经从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地区生产总值增至2.77万亿元,居亚洲城市第五位。
“回顾经济发展的‘深圳奇迹’,靠的是改革开放的‘破血路’。”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说。
协同发展“飞地”,走向共同繁荣
有的人先富起来,如何“指向区域”带领大家实现共同富裕,成为广东近年来面临的紧迫任务。
比较经济特区深圳和革命老区汕尾,亚洲第五大城市。长期经济总量不足1000亿元,发展差距较大。
开始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汕尾海丰县四镇总面积468平方公里,距深圳100多公里,与惠州市相隔。它们已成为深圳的“飞地”管理区——深汕特别合作区。
英达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生产、销售石英晶体产品及设备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几年前,它从深圳宝安搬到了深汕特别合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