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经济
    主页 > 综合新闻 >

半月谈丨特区:赓续红色血脉敢闯敢试

特区:赓续红色血脉敢闯敢试


半月谈记者 李晓玲


深圳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曾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红色记忆。70多年前,众多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在这里成立东江纵队,建立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组织营救大批爱国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孤峙于华南敌后战场的东江纵队,创造了一段抗战史上的传奇。


作为东江纵队的主要发源地和抗日根据地,深圳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处处留存和记录着东江纵队的英雄壮举,至今仍生活着许多东纵战士的后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如今,深圳肩负着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的历史使命,正不断挖掘和传承着东纵精神,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4月4日,参观者在深圳坪山东江纵队纪念馆。印鹏 摄


孤军深入敌后的华南抗日劲旅


东江纵队全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创建和领导的一支抗日劲旅,也是发源于深圳,影响最深远,最具代表性的红色革命力量之一。


1938年10月12日,日本侵略军在大亚湾登陆,不久占领广州,东江下游大片地区沦陷。此时,中国共产党领导成立了两支人民抗日武装,一支是曾生领导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主要活动在今深圳坪山区及周边区域;另一支是王作尧领导的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活动在东莞和今深圳宝安区域。两支部队后来合二为一。1943年12月2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在坪山宣告成立,司令部设在现深圳大鹏新区葵涌街道土洋村。


据不完全统计,东江纵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拥有1.1万多兵力的抗日劲旅,共对日伪军作战1400余次,毙伤日伪军6000余人,俘虏、投诚3500余人,建立了总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曾收复过南头县城、沙鱼涌港。香港沦陷后,东江纵队组织营救了柳亚子、邹韬奋、茅盾夫妇、梁漱溟、廖沫沙等800多名爱国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书写了惊险、传奇的一页。


1944年8月16日,东江纵队港九大队海上中队在大鹏湾黄竹角海面夜袭日军海上挺进队,击沉敌船3艘,毙敌25名,俘敌13名,缴获机枪2挺,长短枪30余支。8月17日,延安《解放日报》以《东江纵队威震港粤》为题,报道东江纵队1944年上半年战绩:东江纵队半年来与敌伪作战148次,攻克敌伪据点10个,毙伤日军440人、伪军560余人,俘伪军764人,伪军反正144人。


在远离中央,难以取得华北、华中等抗日根据地直接支援的困难条件下,东江纵队在极为恶劣的敌后环境开辟战场,成为华南抗日的中坚力量,为抗战胜利和民族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1945年,朱德总司令在军事报告《论解放区战场》中,将以东江纵队、琼崖纵队为主力的华南抗日游击队与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东纵精神的时代赓续


走进深圳东江纵队纪念馆,浓浓的红色文化风扑面而来。2000年5月建成的纪念馆占地5000平方米,珍藏史料900余件,通过大量文字、图片、油画、电光显示作战图、大型沙盘等,展示了东江纵队和两广纵队、粤赣湘边纵队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和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


老兵李强曾是东江纵队地下交通站工作人员。“打游击战不可能长期住在一个地方,我们每天都要走几十里路以转移敌人的视线。晚上走山路时,是没有照明的,一天都没得吃饭,只能吃野菜。”忆往昔,李强眼眶湿润。站在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门前,李强面向广场,端端正正地敬了一个军礼。


第一批到达东江游击区的文化人士合影


如今,东江纵队纪念馆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景点,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与游客络绎不绝。


深圳市党史文献和地方志学会会员尤波说,无论是东纵精神的“铁心向党、赤心为民、不畏艰险、不懈奋斗”,还是新时代深圳精神的“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其内核都是相通、相融的。脱胎于东纵精神的深圳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深圳人在惊涛骇浪中挺立潮头,东纵精神因此具有了历久弥新的生命力。